​李宇明 陈双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通用规范汉字字典pdf 百度云资源 ​李宇明 陈双新

​李宇明 陈双新

2023-12-22 07: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地的汉字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简繁字、异体字、微观字形。简繁是三者之中最显著的区别,正异字选用的不同次之,微观字形的细小差别则较少为人关注,甚或很难觉察。《对比字典》以香港地区(涵盖澳门地区)的汉字字形为立足点,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本依据,设立8229个字头,对三地字形进行了逐字对比,非常便于查看和使用。

《对比字典》有许多鲜明特点:

第一,

选用了合适的统摄现行汉字的工具。《对比字典》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字形对比的基本范围,异常合适。《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新时期重大汉字规范,它充分考虑了信息时代语言生活的发展需求,整合了历史上发布的包括《简化字总表》在内的多个汉字规范,且认真考虑了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的用字现状和用字需求,是具有时代性的优化的汉字规范。而且《通用规范汉字表》有规范汉字与异体字、繁体字的详细对照,涉及字种多,字际关系清晰,基本覆盖了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用字情况,很适合作为《对比字典》字形对比的底盘。

第二,

逐个对比了三地字形的差异。《对比字典》关注三地字形的核心差异,包括笔画交接关系不同、笔形不同、构字部件不同、汉字结构不同等四方面,并统计出“在本字典收录的8229字中,三者字形相同汉字共4378个,占五成以上;字形不同的汉字3851个,约占四成半”。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像“艹- 艹、⺤-⺥、户-戶、⻌-⻍”(每组前者为大陆字形,后者为港台字形)这类笔画、笔形上很细微的差异。这类笔形差异在传世文献中早已存在,仅限于书写层面,跟字义没有关系。这类差异成为大陆汉字与港台汉字的重要分野之一,主要源自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64年12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学界称该表字形为“新字形”)。新字形以当时北京、上海等印刷厂排字车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微观字形进行了系统调整,如将前述“艹- 艹”等每组的后者调整为前者,以其为偏旁的字也随之调整。

第三,

以表格形式分区排列,三地用字异同非常清晰。《对比字典》根据三地字形同异情况分七个区排列,一区是三地相同字形(即传承字),二区是大陆繁体与港台繁体相同的字形(大陆繁体均有对应简化字,港台没有),三区至六区是三地在笔画、笔形、部件等方面存在差别的字形,七区是三地用字有别的字形(即异体字)。这样细致的分类分区,加上三区至七区字后还附有详细的字形差异描述,可以说主编及其团队将三地字形的差异所在“和盘托出”了。专业人士可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社会人士可据此全面了解三地字形差异的数量和幅度,使用时有所依据。

简繁差异是三地汉字最重要的差异,《对比字典》虽然没有将三地有简繁差别的字集中单列,但对每个有繁简区别的字全做了详细标注。详细标注十分重要,由此也可引发人们对汉字简繁问题做更多的思考:

第一,

正确看待汉字简化现象。汉字形体的简化现象自古皆有,如“车”字,甲骨文金文繁者如

简者如

看得出有的很“繁”,对车的两轮、车厢、轴、辕、轭等皆忠实描摹,有的“简”得与楷书繁体字几乎一样。唐宋时期对楷书汉字的简化达到一个高潮,黄征《敦煌俗字典》、刘复与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搜集了该时期大量的简体字形。清末民国时期知名文化人士几乎全都卷入汉字简化问题的讨论或实践。1909年,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陆费逵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中,明确提出把俗体字(即“简化字”)用于普通教育。1922年,著名文字音韵学家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会上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主张把过去只通行于平民社会的简体字正式应用于教育上、文艺上,以及一切学术上、政治上。在此形势下,1935年8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汉字发展史上第一个以政府名义公布的简体字文件《第一批简体字表》,包括简体字324字,其中绝大多数都体现在后来大陆的现行汉字中。1936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宣布“暂缓推行”,但在民间已经广为流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也曾再兴简体字运动,但因1956年大陆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台湾官方也就不再提汉字简化之事了。目前台湾地区的用字标准有两套,一套是印刷用字,一套是手写体用字。台湾1980年颁布的《标准行书范本》相当于学习行书的字帖,收4010个常用字,其中很多字形与大陆的简化字一致,可以说这个范本在台湾推行起到了帮助认识简化字的作用。周有光《〈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成果》将该范本中的1580个简体字,与大陆《简化字总表》中的2235个简化字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简化完全相同的有640多个,基本相同的有400多个,另有400多个是大陆还没有简化的。可见,汉字简化现象历代都有,也经常是手写时的自觉选择,今日之简化字是对千百年来汉字简化实践的认可,是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改革运动的延续,是对语言生活实际的概括。当然,汉字简化也不能过度。1977年12月,内地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但不久就停止使用,这说明汉字字形简化的张力也是有限度的,汉字的自组织能力抵制字形再大幅度简化。

第二,

客观估计三地汉字差异。三地汉字字形,不是每个字都存在繁简差别或新旧字形差别,事实上大多数汉字都是传承字,像“甲、乙、丙、丁”“上、下、左、右”等,都是三地毫无二致。《通用规范汉字表》收简化字2430个,仅占《字表》8105字的29.9%,而其中1948个即80%为类推简化字。类推简化字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很便于记忆和认读,可以说记住一个就认识一串,如将“車、金、糹、鳥”简化为“车、钅、纟、鸟”,以其为偏旁的“军、辉、钊、钓、红、约、鸠、鸣”等字随之简化。如此说来,繁简造成的字形差异和书写、识认困难,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更不是判若鸿沟。

第三,

简繁汉字各地都在使用。《对比字典》的分析主要反映的是印刷用字的情况,但是在实际语言生活中,情况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比如大陆推行简化字,但繁体字也有一定地位,有其使用场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一些读书人、老年人也使用繁体字,方言学、古文字学、古籍整理等学术专业,则一直使用繁体字,书法、篆刻、题词、招牌等用字更是繁简悉听尊便。其实,台湾地区也经常使用简化字,城市景观中,简体的“台”远比繁体的“臺”使用广泛。香港、澳门的语言生活中,也是简繁并用,多数人的语言态度是“简繁由之”。在书报阅读、影视观赏中,也是简繁文本皆看。繁简汉字并存并用,是大陆与港澳台以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的客观语言生活现实。

捧读厚厚的《对比字典》,我们钦佩编者的语言文字专业水平,也钦佩他们具体的编排耐心与智慧,使我们看到了三地汉字内部或显或隐的字形差异,学到很多字形知识,也悟到了一些汉字问题。这些汉字,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语言故事、文字故事甚至是文化故事,都是民族的文化财富,应当珍惜。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也确实给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带来麻烦,对学习中文的外国朋友也增加不少困难。

面对现行汉字,在观念上要爱护汉字,乃至珍惜每个汉字,也要尊重不同地区的用字习惯;在行动上要增强个人的汉字能力,尽量了解现行汉字的三地差异,特别是简繁对应关系,能够读懂各地的汉语文献乃至古代文献。而就文字的社会规范而言,中国三地乃至海外使用汉字的地区应积极协商,以求同存异乃至求同化异的态度和智慧优化现行汉字系统,起码可以从调整微观字形差异入手,降低汉字的大面积字形差异。之后再就简繁等问题做心平气和的讨论,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向“书同文”的目标进发。通过调整微观字形而减少汉字分歧,通过梳理、解决简繁等问题而再次实现民族的“书同文”,应是一个可取的汉字发展路线图。

参考文献

田小琳.汉字字形对比字典.香港:中华书局,2022.

李宇明. 规范汉字和《规范汉字表》. 中国语文,2004(1).

王宁. 《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周有光.《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成果.语文建设,1989(5).

陈双新.《第一批简体字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Ⅲ》,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

黄翊.繁简并用 相映成辉:两岸汉字使用情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 北京:中华书局,2014.

田小琳主编

《汉字字形对比字典》

简评

李宇明 陈双新

摘要:

田小琳教授主编的《汉字字形对比字典》,以香港地区的汉字字形为立足点,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本依据,对大陆与港台字形进行了逐字对比,并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呈现了三地汉字繁简和微观字形差异,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很强的实用性。研读该书可以发现,大陆与港澳台的字形差异及其给书写、识认带来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更不是判若鸿沟。我们在观念上要爱护汉字,尊重不同地区的用字习惯,尽量了解现行汉字的三地差异,同时,大陆和港台乃至海外使用汉字的地区应积极协商,以求同存异乃至求同化异的态度和智慧优化现行汉字系统,就简繁等问题进行心平气和的讨论,通过调整微观字形而减少汉字分歧,通过梳理、解决简繁等问题而再次实现中华民族的书同文。

关键词:

汉字字形对比字典 通用规范汉字表 汉字字形 繁体字 简化字 书同文

汉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历史,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一系列形体演变,至今仍生机勃勃,为中国和汉字文化圈的东亚邻国、海外华人社会服务。放眼世界,人类的古老文字能够繁衍至今而不衰者,唯有汉字。

历史上,汉字总体上保持一致,但也在某些地区、某些使用场域上存在差异,有时甚至还比较严重,比如战国时秦与六国文字的差异、隋唐时正俗文字的差异。但是汉字具有自组织能力,加上社会也经常有意识地进行文字的整理与规范,使汉字内部的分歧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而不至于影响社会使用,更不至于裂变为不同的文字系统。

近百年来,汉字经历了重大变革,从切音字运动到民国的简体字、俗体字运动,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字改革。百年变革至今,现行汉字呈现出何种面貌?特别是大陆与香港(包括澳门)、台湾地区,汉字差异的程度有多大?这些差异到底涉及多少汉字?对语言生活到底有多大影响?最近,田小琳教授主编的《汉字字形对比字典》(以下简称《对比字典》,中华书局(香港),2022年),对中国香港、台湾、大陆三地的汉字情况进行了精细对比,一出版就在香港和内地引起了很大反响。

三地的汉字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简繁字、异体字、微观字形。简繁是三者之中最显著的区别,正异字选用的不同次之,微观字形的细小差别则较少为人关注,甚或很难觉察。《对比字典》以香港地区(涵盖澳门地区)的汉字字形为立足点,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本依据,设立8229个字头,对三地字形进行了逐字对比,非常便于查看和使用。

《对比字典》有许多鲜明特点:

第一,

选用了合适的统摄现行汉字的工具。《对比字典》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字形对比的基本范围,异常合适。《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新时期重大汉字规范,它充分考虑了信息时代语言生活的发展需求,整合了历史上发布的包括《简化字总表》在内的多个汉字规范,且认真考虑了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的用字现状和用字需求,是具有时代性的优化的汉字规范。而且《通用规范汉字表》有规范汉字与异体字、繁体字的详细对照,涉及字种多,字际关系清晰,基本覆盖了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用字情况,很适合作为《对比字典》字形对比的底盘。

第二,

逐个对比了三地字形的差异。《对比字典》关注三地字形的核心差异,包括笔画交接关系不同、笔形不同、构字部件不同、汉字结构不同等四方面,并统计出“在本字典收录的8229字中,三者字形相同汉字共4378个,占五成以上;字形不同的汉字3851个,约占四成半”。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像“艹- 艹、⺤-⺥、户-戶、⻌-⻍”(每组前者为大陆字形,后者为港台字形)这类笔画、笔形上很细微的差异。这类笔形差异在传世文献中早已存在,仅限于书写层面,跟字义没有关系。这类差异成为大陆汉字与港台汉字的重要分野之一,主要源自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64年12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学界称该表字形为“新字形”)。新字形以当时北京、上海等印刷厂排字车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微观字形进行了系统调整,如将前述“艹- 艹”等每组的后者调整为前者,以其为偏旁的字也随之调整。

第三,

以表格形式分区排列,三地用字异同非常清晰。《对比字典》根据三地字形同异情况分七个区排列,一区是三地相同字形(即传承字),二区是大陆繁体与港台繁体相同的字形(大陆繁体均有对应简化字,港台没有),三区至六区是三地在笔画、笔形、部件等方面存在差别的字形,七区是三地用字有别的字形(即异体字)。这样细致的分类分区,加上三区至七区字后还附有详细的字形差异描述,可以说主编及其团队将三地字形的差异所在“和盘托出”了。专业人士可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社会人士可据此全面了解三地字形差异的数量和幅度,使用时有所依据。

简繁差异是三地汉字最重要的差异,《对比字典》虽然没有将三地有简繁差别的字集中单列,但对每个有繁简区别的字全做了详细标注。详细标注十分重要,由此也可引发人们对汉字简繁问题做更多的思考:

第一,

正确看待汉字简化现象。汉字形体的简化现象自古皆有,如“车”字,甲骨文金文繁者如

简者如

看得出有的很“繁”,对车的两轮、车厢、轴、辕、轭等皆忠实描摹,有的“简”得与楷书繁体字几乎一样。唐宋时期对楷书汉字的简化达到一个高潮,黄征《敦煌俗字典》、刘复与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搜集了该时期大量的简体字形。清末民国时期知名文化人士几乎全都卷入汉字简化问题的讨论或实践。1909年,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陆费逵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中,明确提出把俗体字(即“简化字”)用于普通教育。1922年,著名文字音韵学家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会上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主张把过去只通行于平民社会的简体字正式应用于教育上、文艺上,以及一切学术上、政治上。在此形势下,1935年8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汉字发展史上第一个以政府名义公布的简体字文件《第一批简体字表》,包括简体字324字,其中绝大多数都体现在后来大陆的现行汉字中。1936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宣布“暂缓推行”,但在民间已经广为流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也曾再兴简体字运动,但因1956年大陆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台湾官方也就不再提汉字简化之事了。目前台湾地区的用字标准有两套,一套是印刷用字,一套是手写体用字。台湾1980年颁布的《标准行书范本》相当于学习行书的字帖,收4010个常用字,其中很多字形与大陆的简化字一致,可以说这个范本在台湾推行起到了帮助认识简化字的作用。周有光《〈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成果》将该范本中的1580个简体字,与大陆《简化字总表》中的2235个简化字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简化完全相同的有640多个,基本相同的有400多个,另有400多个是大陆还没有简化的。可见,汉字简化现象历代都有,也经常是手写时的自觉选择,今日之简化字是对千百年来汉字简化实践的认可,是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改革运动的延续,是对语言生活实际的概括。当然,汉字简化也不能过度。1977年12月,内地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但不久就停止使用,这说明汉字字形简化的张力也是有限度的,汉字的自组织能力抵制字形再大幅度简化。

第二,

客观估计三地汉字差异。三地汉字字形,不是每个字都存在繁简差别或新旧字形差别,事实上大多数汉字都是传承字,像“甲、乙、丙、丁”“上、下、左、右”等,都是三地毫无二致。《通用规范汉字表》收简化字2430个,仅占《字表》8105字的29.9%,而其中1948个即80%为类推简化字。类推简化字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很便于记忆和认读,可以说记住一个就认识一串,如将“車、金、糹、鳥”简化为“车、钅、纟、鸟”,以其为偏旁的“军、辉、钊、钓、红、约、鸠、鸣”等字随之简化。如此说来,繁简造成的字形差异和书写、识认困难,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更不是判若鸿沟。

第三,

简繁汉字各地都在使用。《对比字典》的分析主要反映的是印刷用字的情况,但是在实际语言生活中,情况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比如大陆推行简化字,但繁体字也有一定地位,有其使用场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一些读书人、老年人也使用繁体字,方言学、古文字学、古籍整理等学术专业,则一直使用繁体字,书法、篆刻、题词、招牌等用字更是繁简悉听尊便。其实,台湾地区也经常使用简化字,城市景观中,简体的“台”远比繁体的“臺”使用广泛。香港、澳门的语言生活中,也是简繁并用,多数人的语言态度是“简繁由之”。在书报阅读、影视观赏中,也是简繁文本皆看。繁简汉字并存并用,是大陆与港澳台以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的客观语言生活现实。

捧读厚厚的《对比字典》,我们钦佩编者的语言文字专业水平,也钦佩他们具体的编排耐心与智慧,使我们看到了三地汉字内部或显或隐的字形差异,学到很多字形知识,也悟到了一些汉字问题。这些汉字,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语言故事、文字故事甚至是文化故事,都是民族的文化财富,应当珍惜。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也确实给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带来麻烦,对学习中文的外国朋友也增加不少困难。

面对现行汉字,在观念上要爱护汉字,乃至珍惜每个汉字,也要尊重不同地区的用字习惯;在行动上要增强个人的汉字能力,尽量了解现行汉字的三地差异,特别是简繁对应关系,能够读懂各地的汉语文献乃至古代文献。而就文字的社会规范而言,中国三地乃至海外使用汉字的地区应积极协商,以求同存异乃至求同化异的态度和智慧优化现行汉字系统,起码可以从调整微观字形差异入手,降低汉字的大面积字形差异。之后再就简繁等问题做心平气和的讨论,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向“书同文”的目标进发。通过调整微观字形而减少汉字分歧,通过梳理、解决简繁等问题而再次实现民族的“书同文”,应是一个可取的汉字发展路线图。

参考文献

田小琳.汉字字形对比字典.香港:中华书局,2022.

李宇明. 规范汉字和《规范汉字表》. 中国语文,2004(1).

王宁. 《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周有光.《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成果.语文建设,1989(5).

陈双新.《第一批简体字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Ⅲ》,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

黄翊.繁简并用 相映成辉:两岸汉字使用情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 北京:中华书局,2014.

今日责编:壮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